第八百零五章 内部刊物(3 / 5)

生物科学,到琉璃斋的玻璃制造技术、能力,到历局里各种天文,地理,海况等数据等等的创新和进展,这些,几乎都是通过杨改革来中转的。

杨改革将各处收集起来的技术进展信息,各处发来的求助信息分门别类的整理,然后各自给予回复,或者是给予提示,这占了杨改革批改作业中的很大一部分。这些都是如今这个时代顶尖的科技,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饱含着工作人员的辛勤,每一个数据和结果都是拿银子碓切出来的,都是需要保密的,杨改革也轻易不敢随便的让人代劳,可如今,杨改革实在是吃不消。

随着知识面,涉及范围,涉及人员的扩大,杨改革不得不考虑办一份内部的科技交流刊物,来供自己麾下的科技人员交流。

这个决定,杨改革迟迟不敢下。在这个保密手段和措施不咋样的时代,在保密意识不那么强的明朝,技术外泄只怕是不可避免的。

不过,杨改革实在是受不了如此庞大的作业量了。还是狠下心来,做这么一份内部刊物,将自己麾下各处的科研科技成果进展做一个刊载,也免得自己一个一个的回信,一个一个的解答。至于技术外泄,这也是没办法的,只能尽量保密了。

“大伴。”杨改革收拾了思绪,喊道。

“陛下,奴婢在。”王承恩连忙答应道。

“找几个可靠的人,朕这里有一些需要保密的东西,需要人来编辑成册,然后刊印出来,然后分发到指定的人手里,并且只给指定的人看……”杨改革抹抹额头,说道。杨改革决定,将那些不太重要的东西以内部刊物的形式刊发出去,自己这边只负责管理最核心的东西,不然,事情实在太多了。

以前还好,也就几个人来讨论,事情总还能对付,可如今,却是不行了,各地各处的东西都经过自己这里,自己就算一天有四十个小时也不够用,何况如今各处的学生,学徒也越来越多,有些东西,也必须要让他们知晓,否则不利于他们的成长,这就更加有做一份内部刊物的必要了。

“……这,陛下,这,奴婢……”王承恩可真的是一头雾水了,皇帝这话可是没头没尾,他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唔,比如孙元化那里各处的进展,各种难题;比如琉璃斋那里的各种进展,各种难题;比如郑怀忠那里的各种进展,各种难题;比如历局的各种进展,各种难题,朕希望将这些东西整理出来,然后刊发在一个册子上,以供这些地方的人知晓,也免得朕一处一处的回复,可明白朕的意思么?”杨改革解释道。

“回禀陛下,奴婢明白了……”王承恩立刻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立刻答应道。皇帝的辛苦他是知道的,为什么辛苦,他也知道,自然是这没完没了的批复,实际,大多都不是“正经”的政事,皇帝已经将很多“正经”的政事交给阁臣去处理了,自己腾出大量时间来办“私事”,为此,王承恩也是颇为心疼,见皇帝终于是要放下这些事了,也是打心眼里高兴。

“……对了,最好在司礼监的下面建一个专门的部门来负责这件事,这些刊印出来的东西,都是朕拿真金白银一一的碓切起来的,最忌的就是泄密……”杨改革说道。

“回禀陛下,奴婢明白了……”王承恩答应道,对此,他确实很能理解,确实是真金白银碓切起来的,皇帝刚才说的那些东西,没一样不是耗费了巨额钱财的。

“……再,汇集各处的进展资料,分发刊物,要以最快的速度,直接走六百里加急吧……”杨改革又加了一句。以前是用惯了网络,用惯了论坛,这种最及时的交流手段,是目前杨改革最想要的,但限于条件,不可能给自己的科技队伍论坛和网络,如今也只能用自己的权利尽可能的给这些人方便,杨改革希望,尽最大的努力建一个明朝的“论坛”。

王承恩却是有些吃惊的看着皇帝,稍后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