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分兵而动(3 / 4)

明末之虎 遥远之矢 4370 字 2021-03-08

情况下,想只凭这士气低沉的5000兵马,抵挡住那5万清军,难度无异于登天。

清军已来了两天,先是安屯驻扎于城外,四下掳掠涿州乡野,而就在今天,卢象升从千里镜中看到,清军已然运来大批攻城器械,那么可以想见,最迟在明日,这些如狼似虎的清军,就要对涿州发起进攻了。

自已真的能守住,这位于北直隶咽喉要地的涿州城么?

卢象升在心底,反复问自已。

当然,卢象升绝不会知道,在真实历史上,他的遭遇,却比现在还有涿州城可守的他,要悲惨得多。

史载,崇祯十一年十二月,领兵抗清的卢象升,进驻巨鹿贾庄。而太监高起潜,则统帅入援的关宁兵马数万人,驻屯在鸡泽,距离贾庄不到五十里,卢象升多次派遣行营赞画杨廷麟,去向高起潜请求分兵援助,或是两军合兵共抗清军,可恨那一心只想与清廷议和高起潜,不顾国家大局,对卢象升的要求完全不予理睬。

卢象升得到消息,悲愤莫名,又万般无奈,他深知仅凭自已这点兵马,难于独守贾庄,便想退至巨鹿城中驻守。谁知,他方领兵至蒿水桥,就被清军主力包围。卢象升自领亲兵居中,山西总兵虎大威护左翼,宣府镇副总兵杨国柱护右翼,与数倍于已的清军在野外,展开激战。

让卢象升万万没想到的是,两军甫一交战,虎大威与杨国柱二人,就先后率军逃跑,无耻的丢下主帅卢象升溃散逃去,充分展示了明军出卖队友以邻为壑的“光荣传统”,只剩卢象升率本部残余兵马拼死力战,最终力战而亡。“象升督师拒战,以孤军无援,炮尽矢竭,徒手格斗,身被四矢三刃,犹自大呼杀敌,终围攻而死,仆顾显殉”。

面现在的卢象升,虽然虎大威部和杨国柱部被调走,但他能凭城固守,却比历史上只能被迫打那场悲惨的野战的自已,要强太多。

“卢总督,看样子,清军最迟于明天,就要开始攻城了。”旁边的家丁队长陈安,一脸忧心忡忡地说道。

卢象升木然无应,有如一具木偶一般呆站了许久,才扭头对陈安说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军只管尽力为国守城便是。陈安,我军的布防,可皆安排好了?”

“禀总督,四面城墙的防守兵马,皆已安排妥当。滚木擂石、灰瓶金汁之类亦皆已备好。只可惜城头各类火炮太少,难于远距离打击清军。”陈安低声答道。

陈安顿了下,又忍不住问道:”卢总督,城外清军,怕是至少有5万兵马,我军守城兵马不过五千,仅有敌军的十分之一。我军苦守孤城,外无援兵,真的能抗住清军之攻击么?“

听了陈安的话,卢象升的脸上,猛地抽搐了一下。

他忽地想起了,宋朝的岳珂,在那《金佗编》一书中,写下的那句话:“自古未有权臣在内,大将能立功于外者。以愚观之,岳少保祸且不免,况欲成功乎!”

这句话,倒是极其准确地描出了卢象升此时的真实境况。

在这清军已然入关的危急时刻,大明帝国已是内外交困之际,一众朝臣与将领,尚在蝇营狗苟,营私逐利,完全不想如何保家卫国之事,反而各逞意气,互相拆台,一味内讧争斗。这些所谓的国家重臣,似乎根本不知道,这国之将倾,复有完卵乎的浅显道理。

可叹哪,可叹我大明煌煌二百余年,难道现在,真的气数要尽了么?

“南仲在内,李纲无功;潜善秉成,宗泽殒恨。国有若人,非封疆福。”卢象升眼神迷茫,喃喃地吐出这句话。

不过,他在长叹一声后,还是苦笑着对陈安说道:“我等身为大明臣子,只管尽心尽责为国杀敌便是。至于成败利钝,功名得失,又何必过于计较。总之,拼尽这一腔热血,为国家为君上尽忱忠诚,尽到做臣子的本份便好。”

卢象升说完,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