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龙脉传说(3 / 4)

明末之虎 遥远之矢 4772 字 2021-04-28

。”方玉说到这里,眼中已泛泪光。

“而大明的国运,则会被这恶龙龙脉完全吞噬,国家覆灭,宗族难留,汉人广遭屠杀,百姓成为猪狗不如的下等人,我华夏数千年衣冠文化,极可能至此断绝,后世难寻……”方玉已然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万历皇帝的脸色,顿时僵住了。

渐渐地,年轻的天子眼中,竟也隐隐有泪光闪烁。

……

此时,在雩时镇外的唐军大帐中,说到这里的相士方中吉,眼中亦是泪光闪闪,他急急撩起道袍,拭去险些流出的泪水。

李啸在一旁,亦是一脸严肃,一言不发。

方中吉顿了下,继续讲道:“后来,万历皇上经过反复思虑,还是决定,派出我祖父方玉,前往东北,查找恶龙龙脉,斩断龙根,以解除大明之根本祸患。随后,万历皇上秘密封我祖父方玉为御国大相师,让他带着八名顶级风水术士,前往东北破解龙脉。我祖父领命后,遂与这八名风水术士,化装成普通道人,带上法器秘具,前往东北而去。”

“后来呢?”

“后来,在东北各地,经过了近十年的艰苦探查和找寻,我祖父方玉,成功斩断了三条恶龙龙脉。但这三条龙脉,皆是尚在沉睡状态下的剩余恶龙龙脉,而那条正在苏醒的第六条龙脉,这条即将颠覆我大明国运的恶龙龙脉,却不知为何,始终无法找到。”方中吉说到这里,长长地叹息了一声。

“哦……”

“我祖父不甘心,又在辽东找寻了三年多,再三查找无果后,才不得不返回大明,准备向皇帝禀报此事。却没想到,他回来时,朝廷中发生了一件重大的风水事件。”

原来,虽然当年方玉,力阻这大峪山定陵动土,但最终因为京城附近吉地难寻,方玉的警告,又被监正杨汝常人肆意诋毁,说他包藏祸心,耸人听闻,让万历皇帝万万不可听信他的话。结果三人成虎,众口铄金,又因方玉早已出发去了东北,无法查问,故原本就心存疑虑的万历,最终还是同意了,就在这大峪山开挖陵墓。

没想,到了万历十八年,陵墓快建成之际,正在进行最后一道工序开挖地宫时,却出现了不祥之兆。

原来,由杨汝常等风水师所定下的,将来置放皇帝棺椁的地方,出现了一个重大意外,那就是,在原本还算松软的砂地中,竟挖出了一块坚硬的花岗岩大石头,这在风水学上叫宝床之下,无土有石,三代之后,禄断嗣绝,这可是严重地犯了风水的大忌。

至此,方玉当年的预言,全部应验。

而大明朝廷之中,自然是有人开始借此机会,兴起了一番互相攻讦内斗的闹剧。

礼部尚书徐学谟、辅臣申时行等人,遂联名攻击监正杨汝常,说他收取贿赂,妖言惑众,徒费财力,终成这般乱局,理当重惩。

在一众朝臣指责下,杨汝常被捉拿入狱,后由张应侯接任监正一职。

不过,幸得他散尽家财,打点宦官以及各主管要员,这杨汝常才最终逃过一死,关了几年后,释放归乡。

本来,按道理,这个定陵闹到这个地步,应该是一定要重新择地改建了。但也不知道为什么,当时一心事佛、十分迷信的万历皇帝,不知哪根筋搭错了,突变成无神论者,摆出一副不信邪且一反常态的模样,作出了让一众大臣,皆颇感意外的决定。

他说,当年,这祖宗山陵既卜于天寿山,那圣子神孙,千秋万岁,皆当归葬于此山。并下诏,要大臣不要再争论此事,自已的寿宫吉地就是这大峪山。不少还在暗中说大峪山不吉利的大臣,还因此遭受了处罚。

方中吉感叹道,现在看来,万历皇帝这般行事,也许真是命中注定,非人力所以勉强吧。

只不过,此事后来也有反复。那就是,万历皇帝嘴上虽然不信邪,说得好听,但心里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