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学馆(1 / 2)

田掌柜看了两眼这家人,男子都把妻儿护在中间,几个小的眼睛四处乱看却手牵手,那个小女孩沉沉稳稳,好奇怪的一家人。35

正要走去学馆时,前面已有好些人围在一起说着什么。

二伯上前去打听,其他人站在一商铺的墙角边等。

不一会儿,二伯回来说长亭乡的刘举人要从新开学馆,一个学子一年学脩三两银子,笔墨自行处理。

三两看起来不贵,可对于一般家庭,那也是负担不起的,除了一年的学脩,还有笔墨,书纸,这个的费用也是不少。

一家要是想供养出一个学子,一年最少算也要有五两银子。

这个费用必须家有几个主劳力才能养得起,而且还得吃糠咽菜,节衣缩食。

现在以姚家的条件来说只能是解决了温饱,还没有足够的银子送孩子去学馆。

宁月心里算了一笔账,如果送四个哥哥去学费十二两,笔墨纸省着点用五两,现家里有二十九两,余下了十二两做为家用。

这个还得是在没有其它变故的情况下,家里的粮食交了税以后只能够过冬,还接不上明年稻谷,这期间就得用这十二两银子吃喝。

想了一想,如果明年村里人一起种稻养鱼,遇到的事情会越来越多,他们必须会识几个字,最少宁月会识字这事要走在明处。

咬了咬牙,到时想办法把“乾坤府”里的稻谷弄一些出来,总会有办法,也不会让一大家子还有饿肚子的时候。35

打听清楚了,转身往回走,宁月看到边上的铺子像一家书肆,扯了扯姚家悌的衣服走了进去。

这间书肆不大,有两间门面,左边是卖文房四宝,右边靠墙有一个大书橱,上面摆满了书。

书橱里的书基本都是旧的,除了顶层的书是精装,其它都是线装,下面两层都是手抄的。

宁月走到掌柜面前,奶声奶气的问:“爷爷你好,我哥哥们要上学馆,我们想买一本书可以吗?”

掌柜的看了看还没有柜台高的小女娃娃,两眼亮晶晶的看着你,那么纯真,还有礼貌。

“你哥哥在那儿,什么时候上学馆。”

宁月小手一指:“那边,那几个都是我哥哥哦!”

掌柜的向手指方向看去,一排的六个童子,边上的大人紧张的看着小姑娘。

姚家悌像掌柜道歉:“不好意思,掌柜的,打扰了。”

掌柜的点点头:“你家的娃都是好的,想去学馆学脩不少,那边的手抄本可以买一本几个一起用,纸笔墨可以先不用,先学,在用树条写,会一些后才在纸上写,这样可以省不少。”

姚家悌忙道谢,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对其说这些,掌柜的应该也是看在宁月心软的份上多说一些。

最后,掌柜帮宁月拿了一刀黄纸,一块砚台,一块石墨,还有一本《琼林幼学》,总共三百文。35

姚家悌身上是不可能有那么多的铜钱,忙去找奶奶,万幸的是奶奶带了一两银角子,不然就闹笑话了。

走时,宁月笑眯眯对掌柜说:“爷爷,你老心好,定会健康长寿,万事如意哦!”

掌柜的也笑着说:“爷爷承你吉言哦!”

掌柜没想到的是,以后他做的事真的事事如意。

看着姚家悌手里的笔墨纸,大伯娘擦了擦眼,真的要送娃去学馆了。

虽然大伯娘话是那样说要很多银子,可天下没有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的。

宁家是长孙,姚家要靠他撑门庭,能去识字那是最好的,何况宁家都快十岁,已经有点晚了,在不去就更来不急。

宁睦更是两眼放光,可能想到还有哥哥不能去,慢慢的眼中失去光亮。

看到这一切的宁月没有说什么,有些事情只有做了才能让人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