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过年(1 / 4)

?  这次抓住的人贩子牵连甚大。派出所这边连夜审问上报,几个省的派出所共同协作,抓捕了几个跨省的人贩子团伙。有接近上百名的小孩与妇女得救。此事闹得很大,被人民日报报道了。作为最先发现这件事的女兵们。上面直接发下了表彰信,还给三个班的女兵们,都给了集体三等功。安安也受到了表彰,得了个个人三等功。

团里对这件事也很重视。为了鼓励这群女兵们继续努力。还给每个女兵的家里面去了表彰信。军队里送的表彰信就不是真的是一封信了。而是通过系统一级一级的发下去。所以靠山屯儿这天特别热闹。县城里的武装部,敲锣打鼓的将表彰信送到了陈家。

村里的人都跑来看热闹。在听说了,安安帮忙抓住了人贩子。大家都高兴的点头称赞。村里人都说,安安有出息了,给靠山屯儿争了光。为了这件事,靠山屯村民自发自动的办了一次宴席。

这表彰性走系统走得快。竟然跟安安邮寄回家的东西前后脚到。陈广福一大早就到县城里的邮局取了钱和包裹。等他大包小包的回来。村里的人都羡慕的看着他。胖婶儿还问:“大福子,你家今年过节买这么多东西啊。如今你家安安立了功,大儿子也去做了大学生。真是有福啊!”

陈广福笑着说:“胖婶,看你这话说的。咱们村里哪一个人没有福啊?这东西也不是我买的,是安安邮寄回来的。”

在村民们一声声安安孝顺,有出息的赞叹中,陈广福浑身是劲儿的,将大包小包的弄回了家。

一家人都在陈爷爷房里,陈老爷子让大孙子陈安林来读信。安安信里主要说了自己和二哥一切都好。这回过年放假就给女兵们放了一天假,所以二哥没有时间买东西。她又说了寄回了哪些东西,东西怎么分配。

陈广福将安安寄过来的一百二十块钱全部交给了陈奶奶。陈奶奶拿着钱说:“虽然我们都还没有分家,你们哥俩的感情也好。可安安毕竟是广福的孩子。没有让侄女儿养大伯家的道理。不过安安心里有我们。这120块钱我这样分配。我们老两口留50,老二家的50,剩下的20块钱给老大家。你们有什么意见吗?”

陈广言连忙摇头:“要我说,娘说的对,没得侄女儿养我大伯的道理。这钱我不拿。”

陈奶奶看着老大家的三口人都没有异样,欣慰的说:“我们到底还没分家。安安从小没少得你们两口子的宠。侄女儿孝顺大伯大娘也是好的。这20块钱你们拿着。”

陈广福两口子也劝大哥,最后陈家大嫂李大梅接过了20块钱。安安的妈妈吴秀兰和大娘李大梅将包裹拆开,一下子就看到了那么多的粗棉布。安安在信上说了,要给家里的每个人都做一套棉衣。陈奶奶跟两个媳妇就摸着这些料子感叹。李大梅还说:“哎呀,还是闺女贴心哪。想想这都是去当兵,安安就是比勇子强。不但先立了功,还知道买布料回来孝敬长辈。我也不是图这么点东西,就是觉得吧,勇子就是没有安安贴心。连封信都不知道寄回来。想知道点儿消息还要从安安这才晓得。”

吴秀兰笑道:“这男人总是没有女人细心的。再说安安信上也说了,过年都只给女兵放了一天假,勇子哪里来的时间去寄信。再说了,安安毕竟是享受干部待遇的。她能存些钱是正常的。”

这时候陈安林从信封里又摸出了一张硬硬的东西。一看是一张照片,连忙喊道:“爷,奶你们看呀,安安还寄了照片回来。”

陈元生立即抢过照片儿跟陈奶奶一起看。看着照片上穿着军装的安安,老两口眼睛都湿润了。陈奶奶抹了抹眼角说:“好,好,安安真是越长越精神了。这照片照的真好看。”

老两口看过瘾了,又把照片递给其他人。家里一群人就这一张照片看了半天,才心满意足的放下。陈广福还说要做几个相框,把照片儿给摆起来。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