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隋珠的秘密(1 / 2)

高校诡案十三所 赤灵01 2131 字 2020-04-30

?  林所见我听到宝珠名字后大惊失色,随即又陷入迷惑深思的样子,他犹豫了一下后,就轻声说起这条玉牌项链的来历。原来林启涵家正是出自西周“隋侯”,为躲避祸端归隐山林将姓改为林。据家族里的老人们讲,当初“隋候”被献宝珠是确有其事,只是关于隋侯之珠,世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据老人们讲,“隋侯”在渣水地区救下来的,并不是一条巨大无比的巨蟒,而是一条刚出生不久的虬龙,也就是一条没有生出角的小龙。小龙因在凡间贪玩不慎丢了法力,差点被猎人当成巨蟒怪兽活活砍死,幸亏遇到“隋侯”将它救下,小龙家族心怀感激,将海底珍宝赠予“隋侯”,因此,那颗世人关注的宝珠并非产自“隋侯”封地渣水,也不是只会发光硕大那么简单。

传说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隋侯”救得这条小龙,正是龙的第六个儿子霸下的最小儿子,平时里最得他父亲宠爱,所以霸下将自己龙壳中的宝珠赠予“隋侯”。看上去是一颗类似夜明珠的宝珠,其实是一颗货真价实的玉珠,它最大的功效是让拥有者起死回生。小龙在赠予宝珠时还让“隋侯”吞下自己身上的一块龙鳞,并告诉他说周王朝气数将尽,若有日不幸遭遇祸事,可去东海边某处寻他庇佑。

当初的“隋侯”是西周诸侯中很有实力的一位,他为人贤能仁厚礼贤下士,封地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颇得人心很有口碑,而同期的周王朝在周厉王后,陷入了多事之秋。先是国都镐京爆发大的动乱,臣子将周厉王赶下了台,随后周宣王上台王室短暂中兴,但他为确保征讨淮夷时没有后顾之忧,又再次讨伐楚国,周人和楚人之间的关系再度紧张。于是,楚国就想拉拢隋候,煽动他一起推翻周王朝,在隋候身边安插了一些楚人眼线。

因为历史上的周朝,是姬姓所建,得到封地的不是周王室的亲戚就是子弟,其统治系统是建立在宗族血缘关系之上的。而楚地是周朝系统之外的华夏势力控制,它从一开始建立就与其他宗室、功臣封国性质不同,也与原东夷部落的封国不同,跟周朝只是很脆弱的名义上君臣关系,对周朝的服从程度也远远小于其他诸侯国。

加上其封地的地理位置处于周王朝的最南端,离那时军事、政治、经济中心的北方很远,它名义上虽与鲁、卫、齐并列,但爵位上明显低了好几级,明显的是周朝人没有把楚国人看作是嫡系。种种原因下,楚国人早就对自己的境遇耿耿于怀愤愤不平,他们想敢为天下先自封为王,时刻关注周王室的动态,等待机会重新崛起。

“隋侯”得到宝珠的事情很快被楚人知道,他们故意将此事大肆宣扬,从而引起各国诸侯的垂涎和争夺,还编出得此珠者得天下的谣言。“隋侯”怀疑自己很快会因宝珠获罪,就命人四下寻找硕大无比的夜明珠,当真找到一颗与玉珠非常相似的宝珠。果不其然,在得到宝珠后没几天,“隋侯”就被周天子怀疑有忤逆之心,无辜获罪被关入大牢。

众臣劝谏周天子无效后,家人将那颗以假乱真的宝珠上交给了朝廷,终于换得“隋侯”赦免出狱。出狱后,看破尘世对周王朝心灰意冷的“隋侯”,以去封地巡视为由,带领着家人和玉珠离开了都城,后来几经辗转,偷偷跑去了东洋,寻求小龙的庇护,再也不问世事。

“隋侯”到了东洋后,得到龙家族的点化和教诲,便开始一心修仙访道远离红尘。同时,他也顿悟了人生黄粱一梦,富贵如浮云世事无常的道理,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不再因玉珠获罪,他将价值连城的玉珠劈成小块,做成了二十二条保子孙安康的传家玉牌项链。

每条玉牌项链的玉珠加玉牌,数量都是21个,代表着佛教中本有的十地、修身之十地和佛果。按佛经所讲,佛教中的十地为: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