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大夏日报》出世吧!(1 / 2)

“想要反应和引导社会舆论,那就需要创办两家报行!”柳川的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

在另一个时空的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报纸实现了从“小众“到“大众“的过程,经历了一次较大的“飞跃“。这一时期,报纸的发行量直线上升,由过去的几万份增加到十几万份,几十万份乃至上百万份:读者的范围也不断扩大,由过去的政界,工商界等上层人士到中下层人士。这种由量的积累而产生的质的飞跃,宣告了一个时代——大众传播时代的来临。这一次“飞跃“标志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达到顶峰。

相对于封建社会的“小众化“贵族化而言,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报刊已经具有了“大众化“的倾向。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从而将资产阶级报业带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以普通民众为读者对象的“廉价报纸“亦即“大众化“报纸时期。这一时期,由于报纸日渐迎合下层民众的口味,且售价低廉,读者范围不断扩大。然而,这一时期的“大众化“只是具有初步的形态,其发展也十分不稳定,与后来的大众化报纸不可同日而语。

其次,这次飞跃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的进步。19世纪大众化的廉价报纸出现以后,尤其是19世纪末报纸的“大众化“过程完成之后,报纸不再接受党派津贴而转为自由出版,独立经营。报社也不再接受任何形式的新闻检查而享有了较为充分的出版权,采访权和发布权。在内容方面,报纸以各类信息为主,尽可能的向读者有关各项事务的信息,并给包括各界人士在内的广大读者以充分的言论表达自由。在此过程中,报纸作为“社会公器“起到了舆论监督的作用,使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倡导的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得以贯彻。与此同时,经过自身的实践、报界对资产阶级言论自由的原则进行了补充,修正,使它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由此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的发展。

再次,它还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意义上的报纸产生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之时,他以19世纪“大众化“报纸的出现为,实行企业化经营,以降低售价,刊登广告,扩大发行作为生存之道,由此而成为自负盈亏的独立的经济实体。

世纪之交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竞争日趋激烈,买方市场逐渐形成。为了在竞争中胜出,商家采取各种手段推介产品,扩大销售。在此过程中,作为大众信息载体的报纸愈发受到他们的青睐。于是,发行量大的报纸就获得了大量的广告,而广告又刺激报纸降低售价,扩大发行,赢得更多的读者。这样又能吸引更多的广告,其结果是数额巨大的广告费源源而来,成为报纸的一项主要收入。

可以说,办报纸是不亏钱的,而现在柳川要创办两家报行。

有士子询问道:“柳首辅,那为何要创办两家报行?”

“营造出互相竞争的假象而已。只有一家报行的时候,所说的话自然成了权威,当拥有两家报行的时候,百姓们才会有选择的余地,这种余地不过是我们给的选择而已,用来引导社会舆论,而话语权依旧握在我们的手中。”柳川笑着解释道。

下方的青云堂士子们恍然点点头。

“引导社会舆论?”柳川的话让在场的青云堂士子们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见到有人不懂,柳川笑着解释道:“舆论拥有令人生畏的力量,大多数人的个人意见并不重要,但是当他们在报纸上说话的时候,那就成了报纸的意见,于是,他们的话也就成了震撼社会的雷鸣般的语言。”注1)

当天下午,柳川吩咐京城衙门府尹带着衙役,强行收购了两家作坊,随后便交代报纸的做法,除了报纸上该有的内容之外,等到士子们听明白之后,他这才给两家报纸命名。

《新京城报》!《大夏日报》!

报纸很快就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