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你有大炮,我有神功(1)(2 / 3)

器。比如自己第一次对抗清军的十几人,第二次的三百人一牛录,都是如此。但是后面,对着济尔哈朗的时候,济尔哈朗本来就是满清受排挤的亲王,诸多旗主当中地位最低的,他的手下估计没有什么火器部队吧。

而现在,面对着的是满清的绝对主力,不对,是满清的八,九成的兵力。

这种时候,火器出现了,到很正常。

特别是攻城的时候,原来的冲车要冲到跟前,要死不知多少人,自然不如火器的大炮方便。

这个时代的大炮,说白了就是放一个大铁球,里面放些火药铁片什么的,真的打出去,炸中的地方,如果敌人密集的话,死个十来个人,伤个几十个人是没有问题的。当然,这样的大炮用来轰城墙是最好。

而这个时代,大炮的射程,到底是怎么回事。

明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68岁的努尔哈赤亲率13万八旗军主力,渡辽河,攻打孤城宁远。明廷派袁崇焕驻守该城,袁崇焕用“红夷大炮”重创八旗军,“每炮所中,糜烂可数里”。大明的红夷大炮让旗兵损失惨重,努尔哈赤也因之受伤,被迫撤军,因伤重于当年八月死去。

这一段,就是典型的吹牛逼了。

这个时代的大炮,还想一炮所中,糜烂可数里?他以为他放的是原子弹。

查一查那时代的明代文人记录,对于炮的射程,我们可以查到,号称红夷大炮的荷兰火炮是明人所见到的威力最大的西洋火器。与佛朗机相比,其设计铸造更趋精密,展示了更大威力。万历三十三年1605 年,荷人出没广东,粤人谋与澳门葡人共拒敌人。明朝是从中荷实战中逐渐认识了荷兰火器。巨铳乃红夷所恃长技,“长丈有咫,能毒人于二十里外”。

另外还有对西方火炮技术表示震惊的言论,如:荷兰“大铳长二丈余,中虚如四尺车轮云。发此可洞石城,震数十里”。茅瑞征《皇明象胥录》卷5《和兰》红夷大炮“一发十里,当之无不立碎,我虽有利刃,勿可与敌;虽有锐兵,勿可与战”。沈国元《两朝从信录》卷16。

但是,大家也应当知道,古代的文人,对于数学方面,真的没有什么天赋。他们习惯性的随手往数字里面灌水,没办法,科举这玩意从来不考数学,他们在这方面相当的白痴。

明代的大炮打十里,二十里,哈哈哈哈,真是搞笑。

二战时代,各国75毫米野战炮射程最大不过9KM,也就是十八里。

按明代文人的记载,估计着明代的火炮可以和二战一样。

所以,这些数据看看就好,千万别信。

下面这些资料,才可信一些。

而大炮的射程,1632年英国的“海上君王“号的舰炮资料。

首先是32磅及30磅加农炮。

根据记载“这些火炮的重量超过了5000磅,发射的弹丸如果用14°仰角可以发射到3000码外”

然后是18磅炮,“一门填装了5磅火药的18磅炮可以在400码的距离击穿2英尺6英寸的橡木,即使在在1000码的距离上仍然可以有效击穿1英尺的松木板”。

所以这个时代,英军最好的大炮,能打到一千码,能有有效杀伤。一千码就是九百米。

而研究过这段历史的话,会发现当时的英军在火器上,已经颇大的领先了明军。

明军也好,清军也好,他们大炮的有效射程,不可能到达九百米。

看完西方的记载,来看看大明朝比较靠谱的人戚继光的记载。

戚继光于1560年写成的《练兵实记》,是在蓟州镇训练士兵时的经验和实战总结,戚家军中装备的佛郎机火炮的数量在中国最多,种类也最齐全。但戚继光谈及火炮的射程,仅有12里的说法。《练兵实记·佛郎机图》中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