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暗潮涌动(1 / 4)

北齐,大梁。

这座城同样宏大,与临安不同的宏大。

作为北齐的都城,没有南晋的繁华与招摇,而是多了一份庄重和肃杀。宽阔的街道路面全部用细密的黄土一遍遍夯过几百遍,又拿上好的石砖垫上,哪怕一匹负重的战马在上面来回跑上一天,也不会留下一点点痕迹。

大梁就是这样,不起眼,但是又难以忽视。

大梁的皇宫,也延续了北齐人的特点,修的大而朴素,一切以实用为标准。

“诸位卿家可曾听说,南晋已经开始在边塞囤兵的事了?”北齐皇帝,坐在宽大的龙椅上,一袭黄袍遮不住他壮实威猛的身形,冠上珠帘垂下来,看不清他的脸。

“陛下,微臣以为,此时还有待商榷,不可贸然出兵!”一位文士打扮的老者上前请奏。虽然在北齐,文官地位不敌南晋,但是仍在朝堂上占一席之地,尤其是大学士的身份,就连皇帝也需给几分面子。

但是军中不买账的也不少。

“你个老匹夫,南晋那群娘儿们都要打过来了你还在这里慢吞吞地商量,我听闻南晋的高官们都有断袖的爱好,我看你这老头儿一把年纪了还文绉绉的,我建议你去和他们商讨,和他们在床上商讨去吧。”一个五大三粗的武将出来嚷嚷。此话一出,引得武官一列发出哄笑。

“你们这些….不学无术!粗鄙无赖!”大学士捂着胸口指向那武将怒斥,嘴唇发抖,文官也不是好欺负的,当时隔着金銮殿开始叫阵,场面乱成一乱。

北齐皇帝嘴角勾出一丝微笑,对于这种情况,他不但不感到气恼,反而还看的津津有味。

眼看口角之争就要演变成武官单方面殴打文官的时候,皇帝一旁的老太监凑过来,弯腰垂头,询问到需不需要制止这场面,他点了点头,也该说正事了。

老太监看着瘦弱,走路都是轻飘飘的,似乎一阵风都能吹走,但嗓门可不小,在混乱的大殿中硬是喊出金鸡报晓的味道,下面乱哄哄的一团立刻安静,各自归位。

“诸位卿家,朕心中自有决断。”男子的声音很和蔼,但是和蔼中又带着一丝帝王的威严。

“请王大学士。杨大将军早朝后留下,其余人等有事上奏,无事,退朝!”老太监又开始打鸣。

官员们还未整理刚刚在混乱中扯的衣冠不整的朝服,就挨个上,或奏事,或议政,这个时候,文官武官倒你礼我让,全没有刚刚打生打死的模样。

早朝毕,官员们纷纷退朝,刚刚被老太监点名的两位官员,留了下来,一位就是刚刚朝堂之乱的“罪魁祸首”,王大学士,一位是自从上朝就眯着眼睛,像是在打瞌睡的中年男子,杨大将军。

老太监早早地关上銮殿大门,驱散了里面的宫女,偌大的朝堂内,只剩三人,和一个曲腰站在门边,像是门童的老太监。

“两位爱卿,对于南晋囤兵这件事,有何看法?”皇帝并未下达命令,而是先询问两位大员的看法。

“陛下,臣的看法,刚刚在早朝时,就已经说了,臣私以为,两国之间,一举一动皆不可懈怠,三思而后行方为上策。”王大学士率先开口。

“杨将军,你有何高见?”

一直眯着眼的杨将军此时脸上无半点疲软神色,恭恭敬敬地回答道“臣的意见和大学士的大体相一致。”

“哦?那哪儿不一样呢?”

“臣以为,虽不可轻举妄动,但事关国家安危,做好万全准备,才能百战不殆。”

“你的意思是,两手抓?”皇帝似乎挑起了兴趣,“若此事交与爱卿处理,你会如何安排?”

“臣认为,一方面不可万全置边境百姓和大军的安全不顾,北齐方面,同时出兵,一方面也需要去南晋那边商讨,若是可能,尽量在不开战的情况下达成共识,从而退兵,北齐南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