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1章:诚万世不易之教道也(2 / 3)

逍遥江山 一景之月 3250 字 2021-08-03

接受他们的主,让他们既沮丧,又不知所措,只能感叹理想国的国家里,并没有主的立足之地。

但不死心的传教士仍一批一批的前来,在无数仁者探索下,许多聪明的传教士渐渐摸索了一条的新的道路来。

如他们先想方设法获得在大明居住的资本,然后以居住的所在,开始开始传教工作。起初传教十分低调。

神父们行事小心谨慎,主要精力都在学习汉语和中国的礼节习俗,以博得中国人尤其是官员们的信任。他们身穿佛教僧侣的服饰,认为这样能够博得人们的好感,而且他们也觉得这与天主教神父的装束相差不大。这也使中国人更加相信他们是远道而来的僧人。他们在这里挂上了圣母玛利亚的画像,许多士人官吏,甚至僧人都来跪拜,他们感到非常兴奋。但是从中国人的角度来讲这更多是出于礼节性的,而没有宗教意义。也有记述说,他们担心中国人利亚的画像会误认为他们的神是女性的,而改挂了基督像。

同时,他们利用自己在教会中所学的知识,不断的融合在大明中,让他们感受西洋的科技的好处,而他们则利用解释各种西方事物的机会,同时介绍了他们的天主教信仰。他们为此,甚至翻译了《十诫》《主的祈祷》和《圣母赞歌》,以及《教理问答书》。很快亦有中国人对天主教产生兴趣,这让他们十分的高兴,为了便于更多的人理解天主教,他们甚至尝试着将天主教的教义融成中文,只可惜这终究是不是一日两日能完成的事情,但不管怎样,天主教的传教士比起其他教派在大明这块乐土上,还是让大明的百姓,有些好感!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的传教工作都一番风顺,首先他们的居住就是一个大问题,其次他们的教义因为是意大利文字,传播起来有些难度,再者就是朝廷官员的态度并不是太好,其中不少官员干脆上书朝廷,如礼部则说:“孔子之道如日中天,大西何能为翳,惟夷教乱华,煽或浸众,恐闲先圣者,必愤而不能默也。”

其他官员也有不少,按一个儒士张广恬则在以奏折的形式上书:“我tai祖扫清邪氛,混一寰宇,开大明于中天,四夷莫不宾服,威令行于天下矣。然国中敦秉伦,独尊孔孟之学,凡在摄化之区,无不建立素王之庙,诚万世不易之教道也。近有外夷自称天主教者,言从欧罗巴来,已非向所臣属之国,然其不奉召而至,潜入我国中,公然欲以彼国之邪教,移我华夏之民风,是敢以夷变夏者也。”

还有大学者也表示了厌恶:“粤自开辟以还,三教并兴,治世治心治身之事,不容减亦不容增也。何僻而奸夷,妄尊耶于尧舜周孔之上,斥佛菩萨神仙为魔鬼,其错谬幻惑固已辗然足笑。”这些无不成了他们的阻力,所以从元朝初期,西洋的传教士来了不少,但能将天主教教义彻底散播开来,微乎其微,这也是为何,传教士在大明一直活得很狼狈的原因之一了。

今日杨峥得高维诺的一席话,淤积在心头多日的困惑彻底解开,所谓投桃报李,对于这个博学又有绅士风度的传教士,他从心里的喜欢,内心深处竟生出了想要帮他一把的心思,再者他要给大明带入的春风,说到底最终还要落在传教士的身上,基于这个他也更喜欢这两个人的天主教能在大明传播开来,从前世来主教也没带来什么危害,反而因为他们的对经济工业法律航海哲学科学社会学科技各方面的渗透,使得他们在学问上风气更为浓厚,这对于大明来说,算得上一件好事。

这么一番计较,杨峥也不客气,眼前方滚滚的河面,对着高维诺道:“神父几没想过为何你在杭州一年多,毫无所成?”

这一年多感受,高维诺早就想找个人说说,只是寻常人一满头金发,碧眼,高鼻,莫不是避之不及,更别说是说话了,似杨峥这么与他温和说话的人,这一年多来还是头一遭,所以内心深处,对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多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