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7章:从此君王不早朝(3 / 3)

逍遥江山 一景之月 2516 字 2021-08-03

老母鸡汤”。据传这道菜肴与汉高祖有关,说是高祖刘邦未称帝时,穷困潦倒,经常带着一帮穷朋友到哥嫂家混饭吃。刘邦的嫂子比较贤惠,尽管家里也不富裕,还是想方设法,弄一桌饭菜,招待小叔子的朋友。有一年春天,刘邦又带人来了,春荒季节菜蔬难寻,嫂子无奈,只好把家里唯一的一只独种老母鸡杀了。俗话说,春鸡大似牛,见嫂子杀了独种老母鸡,刘邦当时感动得就掉下了眼泪。

刘邦当了皇帝后,大封刘姓子弟,但不知何因,对其大哥的儿子刘信却迟迟未封。刘邦的嫂子是个急性子人,见别人的儿子都封王封侯了,自己的儿子还一直未封,心里很不平衡。有年秋天,她听说刘邦到合肥县一带视察,便特地赶到合肥西乡,选了一只好的老母鸡,亲自炖了一罐老母鸡汤送给刘邦品尝,刘邦喝着这鸡汤,连声赞叹:“好汤!好汤!从肥东到肥西,好吃还是老母鸡。”

这时候,他想起了大嫂当年杀独种老母鸡招待他的恩情,也明白了嫂嫂送鸡汤的用意,便当场封大嫂的儿子刘信为羹颉候,言下之意,这道鸡汤是少不了的。刘邦对大嫂说:“肥西老母鸡汤这么好喝,就把这老母鸡产地封给刘信吧!”于是,合肥西乡这一带,就成了羹颉候刘信的封地。

从此,每到春节之前,羹颉候刘信就按照母亲的吩咐,送一马车肥西老母鸡到京城皇宫,成了当时最有名的菜肴,此后,一直延续了下来,到了本朝这道经典菜肴,除了皇帝能吃,老百姓也能吃上一口,事实上这道菜已经渗透到凤阳人生活的各各方面。招待宾客,家人团聚,鸡类菜品必不可少,尤其以肥西老母鸡汤为主。女人在坐月子期间,父母会送上“爱鸡”,给女儿补身体。生病体虚者,也经常喝鸡汤进补。鸡和鸡蛋常用于亲戚朋友间送礼;尤其是家有喜事的情况下,当地人会将鸡蛋涂成红色,赠与亲朋好友,寓意生活美满红红火火。郭爱从小生活在凤阳,吃得最多的就算是这道“肥西老母鸡汤”了,早已将其奥妙,摸索得一清二楚,入了宫,他听说皇帝忧心国事,很少能吃得下东西,便动了这个心思。

第二便是“凤阳酿豆腐”。这道菜肴可与本朝太祖有关。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年幼家贫,于十岁在钟离县(后改凤阳)玉皇寺(后改皇觉寺)落发为僧,因为清规严律,加上连年灾荒,被方丈疏散出寺,云游化缘过着近乎乞讨的生活。有一天,他来到钟离西南二十里处一位姓黄的厨师门口化缘,这位黄厨师见此少年游方僧衣衫褴褛,骨瘦如柴,顿起恻隐之心,随将刚出锅一块“酿豆腐”施舍给了他。朱元璋饥寒交迫之。得此美味果腹,遂终生难忘。后来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当了皇帝,常常想到赠食的“酿豆腐”,令御厨如法烹制,可是都不会做,于是就降旨差员特诏黄厨师进京,并封为“御膳师”专门做“酿豆腐”奉献,以后宫每逢琼林宴,“酿豆腐”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但宫的花样太多,根本吃不出当年太祖皇帝吃的那个味儿,唯独凤阳还保留了这份菜肴的独特味道,但凡来凤阳的没有不吃上一道郭爱也让人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