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6章:谁言天公错付时(2 / 3)

逍遥江山 一景之月 2645 字 2021-08-03

杨大人技高一筹啊。”

杨峥神色不变,唯独语气依旧透着暧昧道:“公公说的哪里话,满朝文武百官谁不知王公公学问高深,当年可是要中状元的,只是为了皇上才早早入了宫中,便是在这给宫中,公公也是人人赞扬的先生,便是皇上也是这么喊的,杨某一直羡慕的很,要说高还是公公高才是。”

王振定定地看了杨峥几眼,忽的哈哈大笑道:“杨大人不愧是杨大人,咱家就是喜欢与你说话。”

杨峥淡淡一笑,一言不发。

王振说了几句又拱了拱手,便去了。

杨峥自是不敢怠慢,回礼后一副恋恋不舍的模样。

直到王振的人影出了乾清宫,径自去了司礼监才听得陈循在背后道:“别看了,人都不见了。”

杨峥浑身恶寒了一把,道:“谁看了,我可不好这一口。”

陈循一笑,目光在杨峥的脸上扫了扫,才压低着声音道:“这事儿怕是不简单啊?”

杨峥不动神色的道:“何以见得。”

陈循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那意思似再说,以你杨大人的聪明才智,不会看不出来,少在这儿装可怜装无辜了。

杨峥明知对方就是这个意思,偏偏还就往这里面装。

陈循等了半会儿,仍不见对方应答,心头暗骂了声后,还是忍不住压低声音道:“天下熙熙攘攘莫不是为了一个利字,太皇太后素来不喜欢王振,有她老人家在的一天,他王振就没有好日子过,如今她老人家仙逝了,按说王振该高兴才是,可他表现得比谁都悲痛,竟为了一个谥号敢于礼部尚书争论,这事儿怎么看都透着诡异,大人不会看不出来吧?”

杨峥心知肚明,嘴上却笑着道:“实不相瞒实在没看出来。”

陈循心头暗骂,面上却笑容如花,沉吟了一会儿,道:“临朝称制!这才是王振的用意。”说完目光如火,盯着杨峥,那意思似在说:”小样的别装了,我知道你看出来了。”

到了这个地步,杨峥也不好再装下去了,事实上的确如陈循所说,按传统儒学和大男子主义观点,身为女性的后妃只能待在内宫中,而不能上外朝,即所谓“男主外、女主内”,所以后妃要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当然就要“临朝”,即“当朝处理国政”之意;从秦始皇开始皇帝的命令专称“制”、“诏”,布告公文称“诰”,后妃掌权后代理皇帝职责,其命令自然上升到皇帝的级别,所以叫“称制”,即“行使皇帝权力”之意;两者合称,即临朝称制。

该词在正史中最早出现于班固的《汉书?高后纪》:“惠帝崩,太子立为皇帝,年幼,太后临朝称制,大赦天下。

所谓的“称制“,应该不只是行使皇帝权力之意。虽然女主临朝、亲裁政事,但在发布命令的时候,并不是直接使用懿旨,而仍是以幼帝的名义,用制书的形式颁行天下。这么做的用意有两点,第一:即使皇帝年幼,仍然不能剥夺其在位的事实。所以太后只能代表幼主的意志,代行职权,而不能取代他而迳自下达命令。第二:为避免将来皇帝成年亲政后,太后会以懿旨干预政务。所以太后只能以皇帝的名义发布诏书,以杜绝将来产生皇权二元化的流弊。女主“临朝“,却以幼帝名义“称制“的原则,一直到清末的慈禧太后依然遵行不替。若是皇后代夫行政,也只是皇帝本身的特许与纵容。不管皇后的权力有多大(例如武则天),其身份也不过是皇帝的助手或秘书,不能算是取代皇帝执政,所以诏书仍算是皇帝本人意志的体现。因此,皇后即使“临朝“,也不能算是“称制“。正统初年,太皇太后代摄权势七年,的确算得上临朝,但规格上却达不到“称制“,但王振却处处宣扬太皇太后的功勋与权势,目的就不言而喻了,用前世的话儿说,透过现象看本质,王振这是借此机会打破规矩。

太监与后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