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2 / 2)

配音天王 雅玩居士 212 字 2021-02-18

人物,小人物融入大历史。这类影片以小人物为主角,勾连重大历史事件,定格某个具有代表意义的瞬间。虽非事件真实,但有历史真实并反映时代风貌和习俗变迁。

要把角色给立住,核心在于爱国逻辑的构建。简言之是出于何种经历,让主人公对家国产生了深厚的情感联系。

聚焦女排热与奥运热,在这种全民风尚下,主人公投入其中无需赘余解释,观众亦可很快代入。

而《回归》和《相遇》采取的修表和恋爱切入,就需要仔细架构。《回归》里的任达华多年前由大陆去港岛,受到惠英红父亲的救济,成就一段美好姻缘。作为桥梁式的人物,他最后的情感升华是有稳妥铺垫的。

《相遇》的主要戏份是一对恋人的久别重逢,因为工作的保密性,张译始终没有明确告诉任素汐,自己消失的几年在干些什么。

几年后的电视上,女方看到两弹的无名英雄照片,这才完全释怀当年的误解。

不得不说,《相遇》和《白昼流星》的共鸣点都非常陡峭,将特殊人物和边缘角色揉进献礼主题,冒了很大风险。

凯歌导演试图通过个人成长隐喻时代进步,通过航天器降落边疆落后地区,表达现代和历史的碰撞。但在半个小时不到的时长里,只够观众努力看清两个脏脏的娃而已。

人物的行为逻辑也不可忽视,说话做事必须吻合历史语境。处理好爱国逻辑与行为逻辑,接下来就是整个故事的拐点。

导演要将历史节点与人物故事在某一点连接,稍有不慎就会全盘皆输。《前夜》里黄渤出现在建国大典的历史画面就属无缝连接,《白昼》少年遇到神舟被感化就有点不得其解。

不明身份的人竟能在军事现场自由穿梭,作为当地干部,返回舱落地是高度机密却提前知道。种种细节的粗糙,让我们不得不说:在这个拐点上翻车了?

历史春秋,献礼继往开来。这类影片以重大历史事件为主题,随便一晃而过的角色,都是教科书脚注的常客。

传统献礼片的待遇通常是两高两低,“两是首映式规格高,出席嘉宾职位高。两低是观众关注度低、票房低。而建国三部曲开启献礼片大片模式运作的开端。

论证型主要用讲话和对白来推进情节,而叙述型依靠角色行动来推进。前者诉诸听觉意义,后者诉诸视觉意义。

被厚重的主题拖累,论证型用镜头拍开会的形式接受门槛要高些。毕竟生活里黄晓明式的老板已经那么多,谁还能兴致高昂地坐影院看几十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