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 军储基地(1 / 2)

辽东的军政大事,朱由校现在基本上是属于完全放权的一个状态。

除了大方向以及明军的战略部署以外,其他诸事,都是由熊廷弼一言定决的。

就算是巡抚洪承畴,都没有权力以及资本去动摇。

因为这是朱由校赋予他的权力,熊廷弼是他一手扶持起来的。

熊廷弼在山海关外,现在近乎于一言九鼎了。

接连几次对建奴的大胜,加上他的全力支持,铲除了大部分的将门军阀家族。

所以熊廷弼的权力是非常大的,比历任的经略都要大的多。

而他又是一个极为孤傲,极度自我且性格极端暴躁的人。

在对付建奴这方面,他确实是一个行家,他也确实有出色的能力和本事。

可朱由校是皇帝,他必须从全局的角度去看,并且去铺路发展。

辽东如果完全变成了一言堂,对他这个皇帝,以及大明朝廷都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在没有剿灭建奴之前,朱由校要暗中将大权慢慢收回来,或者说是分化。

当然这是在不影响战略大局的情况下。

朱由校还没有蠢到这种地步,建奴还没剿灭就开始自断手脚,可这一定的掣肘和压迫还是要的。

他让李松平的军队驻扎在辽阳城,除了压制辽东那些根深蒂固的将门军阀之外。

还有着一个重要作用,那就是告诉辽东的将领,包括熊廷弼,朝廷还有着充足的力量去掌控关外。

这并不是他不信任熊廷弼,在他这个位置,这是必要的措施。

当年的李成梁,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将领而已,可依仗着军功和名望,积累起了连朝廷都颇感畏惧的威望。

包括原本历史上的关宁军阀,也是因为天启皇帝太过信任孙承宗,赋予了极大的权力和支持,而导致造成的。

你能说孙承宗不忠心嘛?

可就是这样一个忠臣,一个一心想要剿灭建奴而全力奋斗的忠臣,却给大明朝埋下了最大的祸根。

朱由校花费了这么大力气,杀了这么多人,拔除了这么多的祸根,怎么可能会让辽东继续那种听调不听宣,几乎于自治的状态?

李如松驻军辽阳只是第一步,朱由校现在要加强朝廷,或者说是皇权在辽东的影响和控制力。

他要借着备战囤积军事物资的名义,直接去控制住整个辽东都司所属的军队。

而他所拟定的这个基地位置,自然是李如松驻守的辽阳最为合适。

辽阳既是辽东都司的首府,为关外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同时也是将来进攻东北的支点。

正好今年的秋税的还没收上来,朱由校准备以辽东、直隶、山东三地的税粮,作为第一批军储粮,运往辽阳。

而为了达到分权的目的,主管这事的人自然不能在是熊廷弼了,巡抚洪承畴最为合适。

计划好了这一切后,朱由校也不在磨蹭,直接就让司礼监开始拟写圣旨。

由户部出银二十万两,以为军储基地的建设基金,全权负责这件事。

而李如松的左卫军镇,以及锦衣卫,负责军储基地的防卫。

等军储基地建成以后,锦州以东地区驻守的军队,所有的军粮物资供应,全部统一由辽阳分配。

巡抚管理后勤,经略主军事,自己的亲军管控着最为重要的军粮,这样三足鼎立的局面,是他想要看到的。

只要军饷粮食在自己手里控制着,且又有自己的军队在,不管辽东的那些将领想搞什么小动作,有什么想法,都翻不起浪来。

而为了避免天高皇帝远,偷工减料的事情发生,亦或是官员贪腐的情况。

朱由校还专门派遣了顾秉谦为钦差大臣,专门负责督造军储基地,严格把控质量以及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