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十万民兵(3 / 3)

怎么样了。”董书恒向刘明远问道。

“是这样的,船厂我们没有完全搬迁,如果全部迁移过来,原先的船坞就浪费了,这样新船的工期可能就要延后。在高邮这里的新船厂已经挖好了船坞,完成了地面基建,等设备一到,我让上海那边的船厂分出一部分工人过来就可以开工了。现在新造的八艘轮船由于吨位不大,跟之前的一样都是四五百吨,现在已经完成了舾装,等完成了蒸汽机的调试,就可以下水试航了。对了我们聘用了之前的美国人的技术总监刘易斯担任船厂的厂长,他在内河轮船的制造方面非常有经验。另外之前人力部在上海聘用了两个中国人,一个叫徐寿,一个叫华蘅芳,这两人老朽亲自见过,都有大匠师之才,尤其是那个徐寿,不仅手艺好,学习能力也特别强,现在我已经安排他们跟着刘易斯厂长后面做助手,相信很快他们就能独当一面。”

董书恒听到这两个名字,被惊得眼睛都瞪直了,莫非又开了王霸之气。这徐寿可是大牛人啊,上了历史教科书的。

第一台蒸汽机的制造者,第一艘机动轮船的制造者,化学元素的中文命名者,第一位在《自然》发表文章的中国人,第一艘军舰的制造者,第一所教授科技知识的学校——格致学院的创办者,第一场科学讲座的举办者……

历史上,徐寿一个人就创造了这么多第一,绝对是一个大牛人。当然现在有一个第一被自己抢了,因为第一所教授科技知识的学校的学校已经有了——淮海书院。

“刘叔,这个徐寿和华蘅芳先让他们在船厂历练一下,您关注一些,后面我要亲自见一下他们俩。”

这两个大才加盟,相当于给董书恒加了个金手指,他可得好好压榨要一下。徐寿这个科学天才要是只用来造船太屈才了,他最好的位置在书院,董书恒到时候会给他最好的实验室,最一流的团队。现在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接近了尾声,以内燃机、电力、电动机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

董书恒不介意做那个率先拥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人。华夏想要逆势崛起就必须要提前布局第二次工业革命,以达到弯道超车的目的。就如同150年后,我们率先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实现伟大复兴一般。

“曾公,等到协响办站稳脚跟之后,要立即发布一些列新政,主要以下几点:一、鼓励工商业,保障工商业从业者的财产安全,完善契约制度;二、在江北范围内取消一切厘卡,商品流通中只收一次增值税;三、不允许私设武装,淮海军负责保护地方安全,一切团练武装都要通过淮海军的统一整编。四、兴办新式学校,每个乡镇至少一所小学,每个县一所中学,使用统一教材;五、兴修水利,今年秋冬季节,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