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走马上任(3 / 4)

乱世不凡 陈证道 4151 字 2022-02-01

啊,时间过得可真快,不知不觉间,父亲已经走了大半年了。

长孙无垢搁下篮子,走到书案后,提笔写下了两首诗,一首叫秋思,一首叫我是风。

…………

大业八年八月初八,这日子挺好意头的,在老广东们念来就是“发发发”,当然,高不凡此番前往涿郡倒不是为了发财,选中这个日子也是凑巧而已。

洛水北岸的十里长亭,长孙无忌和高士廉前来为高不凡送别,李世民竟然没有来,倒是让高不凡有点意外,一问长孙无忌才知道,似乎是家中出了点变故,不过李世民不来也好,免得这小子又撺掇自己写什么送别诗,毕竟当文抄公也是一项技术活。

长孙无忌将一只食盒递给了高不凡,道:“这是家母让我带给长卿兄路上吃的一些点心。”

高不凡连忙道谢一声接过,转交给旁边的高仁提着:“辅机兄待我向令堂致谢。”

长孙无忌点了点头,高士廉捋须微笑道:“祝长卿此番赴任一切顺利,青云直上。”

“谢过世叔,对了,世叔与兵部侍郎斛大人相熟?”高不凡不动声色地问。

高士廉摇头道:“只是泛泛之交,长卿缘何问起这个?”

话说高士廉一开始是想走斛斯政的路子的,但是是自从去年长孙晟提醒他不要和斛斯政走得太近后,他已经疏远了彼此的关系,不过不知为何,前两日斛斯政又突然请他过府,态度十分热情,让他有点措手不及。

高不凡闻言放下心来,若只是泛泛之交,应该没问题,于是微笑道:“只是随口一问而已,日前斛侍郎约我和义兄李靖过府,恰好侄儿无法分身,便拒绝了。”

高士廉似乎捕捉到什么,深深地看了高不凡一眼道:“原来如此。”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今日就此别过吧,世叔和无忌保重。”高不凡抱拳一揖,翻身上了大青马的马背。

长孙无忌和高士廉挥手与高不凡作别,后者轻夹马腹,沿着官道北行而去,李靖一人一马,正在前面不远等他,兄弟二人会合在一起,乘着朝阳奔赴任地。

正是:海阔任鱼跃,天高凭鸟飞。将相本无种,敢把王候觅。

且说一行人晓行夜宿,走了差不多一个月,终于抵达了范阳,李靖在范阳县城住了一晚,第二天便继续出发前往上谷郡的郡治沮阳,高不凡往其行囊中暗中塞了二百两银子,毕竟初来乍到的,需要使费打点的地方不少,没些钱财防身可不行。

高不凡和李靖分道扬镳后,继续赶往涿郡的治所蓟县,涿郡牧监的办公处所就设在城中。由于杨广正在准备第二次东征,所以如今的涿郡再次大军云集,全国各地的物资也在向涿郡汇集。

不过这次杨广显然吸取了第一次东征的教训,不再为了壮大声势而搞人海战术,陆路只打算派出二十万大军,水路大军也从十万减到五万,仍由来护儿率领。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当初被撤职的将领,如今大部份都官复原职了,包括宇文化及的老子宇文述。这也是必然的,毕竟上一次东征失败,杨广麾下能用的大将都受到了处罚,短时间内不可能找到其他人来顶替,而杨广又急于一雪前耻,也只能让这些老将官复原职继续领兵了,要不然将陷入无将可用的尴尬境地。

当然,这些都是高不凡无关,他现在只想尽快把马场建起来,所以走马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整个涿郡的马场资料调出来,好了解哪个地方适合养马,结果发现涿郡辖下的诸县,只要是适合养马的地方果真都被别人占了,整个涿郡,大大小小的马场加起来多达十二处,其中一半以上还是范阳卢氏名下的,难怪卢三郎推荐自己去御夷镇开设马场。

高不凡翻出崔诗柔替他临摹的那幅御夷镇地图看了看,打算明日就出发到实地考察一下,若是适合就想办法拿下,赶在年底之前把马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