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少年兵的日常(3 / 3)

三战之后威望如日中天,特别是在崇拜英雄的少年人眼里更是如此,他干什么少年们自然不折不扣跟着他,没有丝毫拖沓,没多久,这些少年都成了熟练的“农夫”。

在孙秀荣的影响下,在弓月部挑选一千农户、一千牧户府兵、一千少年兵的工作进展非常顺利,孙秀荣只在开荒的头半个月出现了,接下来便由各营队正领着干就行了。

半日操练,半日开荒,这便是时下少年兵的日常,由于有都督孙秀荣的亲自带领,无论哪一样进展都很快。

半个月后,田地里、校场上就不需要他每日都要亲临了,由李进才等人带着干就是了,这里面,除了他,府兵出身的李进才肯定不是最好的将才,但在在操练、耕作上是眼下最好的人才。

很快,李进才的头衔上除了后营队正又加了兵曹参军一项,全力协助孙秀荣实施操练、屯田事宜(少年兵的屯田)。

而在城里,在孙秀荣小册子指导下,封常清亲自带着仓曹参军正在督领已经扩张到一千户的匠户营(又从城里的粟特平民中挑选了五百户)诸人制作两石力单弓弩、三石力的角弓弩、一石力用于骑兵的短弩,打制专门用于骑兵的略带弧形的骑刀。

用陶制模具浇铸矛头、箭头的事务也有专人负责,另外,将孙秀荣从疏勒镇那里得来的棉花配合棉布、铁片制成棉甲的事务则由匠户营家属来完成,这件事封常清倒十分上心。

他知道朝廷是不允许像碎叶都督府这样定位模糊的都督府自行制作铁甲的,当然了,都督府也没有足够的人手来完成,不过既然都督说棉甲有用,他便亲自按照小册子上的方法花费一个月时间做出来一件,当然了,最后的缝制是由他婆娘完成的。

最后,当他将这件棉甲套在一具木制的人偶上进行了试验,最后得出结论。

“这棉甲的难点就在不断浸湿、晒干、捶打棉花,让其成为极为致密的棉片,最后的棉片几与蛛网仿佛,配合铁片、部分皮甲后确实有相当的遮护能力,不说别的,其对于弓箭的遮护十分显著,虽然不能完全阻挡箭枝,但其对于箭头深入人体有极大的阻缓作用,虽然不能完全替代铁甲,但对于战场上可能的敌人,各部部族骑兵常用的七斗力单体弓射出的箭枝还是有相当的遮护的”

“加上心口、腰部皮甲的辅助,完全可以保证士兵在受到打击后不至于马上丧失战斗力,而且不会受到重伤,况且与铁甲相比,棉甲更为轻便,穿戴方便,在大部分时间并不炎热的西域十分适用!”

他赶紧将制作棉甲的任务交代了下去,计划在在冬季来临之前至少让少年兵每人穿上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