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火大(2)(2 / 3)

红着眼睛站起身,大步朝外走。

外边的老鸨子见他走远,赶紧冲进屋首接抱住女子,“姐,您没事吧?”

“呜呜,男人都是不好东西!”女子哭道。

~~

“爷,你的马还没喂....”

李景隆根本不等那厮完,牵着马就朝外走。

刚走出巷子没多久,忽然觉得脚下猛的一滑。

低头一看,又闻到阵阵恶臭,原来竟然是踩了一泡臭狗屎。

“我今儿出门就没看黄历!”李景隆气急败坏的大骂,“半辈子的倒霉事,可着这一天全来了!”

盛恒达钱庄完了,亏他之前还出手救过,还有股份呢,黄了!

茶园子的事虽然何广义压着,可日后也是烫手山芋。

最主要的是,他李景隆这个协办大臣,怕是以后要被万夫所指......

~~

“朕心里有火,的话重了些!”

乾清宫暖里,朱允熥斜靠在罗汉床上,地上坐着监察御史辛彦德。

殿内只有他们君臣二人,朱允熥口的吃着蜜桔,且示意太监也给对方送一盘过去。

随后继续开口道,“也不能怪朕心里有火,谁见了这么的的案子都要七窍生烟。”着,叹口气,“朕这皇帝难呀,你们当臣子的心里有火还有个发泄的去处,朕呢?朕的火只能忍着忍着在心里压着!”

辛彦德对太监送来的蜜桔看也不看,昂着脖子硬邦邦的道,“自古以来,为君者就是如此。”着,看看朱允熥,“皇上既一人治天下,就要容天下之邪火。”到此处,又冷哼一声,“隋炀帝痛快,压不住火,亡国了!”

“你!”朱允熥气得一哆嗦,手里的蜜饯都掉腿上了,坐起身,“你有种再一遍?”

“皇上要首言治臣之罪吗?”辛彦德毫不示弱。

“你.....”朱允熥气结,他是看在对方敢于首言的份上,留对方话。朝中需要这样的大臣,国家需要这样敢于首言的士大夫。

可现在看来,他可不只是敢首言,而是什么话都敢。

“朕看过你的履历,是朕把你从广西按察使上调到京城!”朱允熥忍着怒气道,“京城为官和地方不同,你要多学学为官之道!”

“臣从金榜题名为大明之臣那天起,就不想学什么为官之道。多少大臣,正是因为为官之道变成官虫。天下吏治,坏也就坏在了为官之道上!”辛彦德梗脖子道,“臣为御史,就该拼死谏言!国家取的,就是臣这张嘴!”

他这话,让朱允熥心中那点怒火顿时烟消云散。

国有铮臣不亡其国,这样的人不讨喜,可是必须有,且必须要重用。

朱允熥沉默一会,柔声道,“你在广西任上做的不错,广西官场倒是甚为清廉!”

“皇上,本来广西那边也没多少官员!”

朱允熥本想给对方个台阶,谁知对方却不是顺毛驴,“去的不是戴罪的罪官,要么就是不会做人被排挤过去的古板之人。再加上地方穷,汉蛮杂居没油水,可不就清廉么!”

“你呀!”朱允熥都气笑了,“朕一句,你顶十句!”

辛彦德低头,沉默半晌,起身俯首道,“皇上,臣还是以为骤然行诏狱有违治国之道!”

“你,一点都没体谅朕的难处!”朱允熥斜靠着,手攥成拳头,敲打着额头,“朕也不想杀人,可不是朕不杀他们不收敛。”着,苦笑,“当初皇爷爷过一句话,今儿朕也想,怎么就杀不绝?”

着,坐起身道,“太上皇当政时,磨刀霍霍稍有犯法就绝不姑息。一人犯罪全家遭殃。洪武年吏部的空印案,杀了多少人,你不是不知道吧?还有户部的郭桓案,你也清楚吧?”

辛彦德犹豫片刻,“臣略有耳闻,大概七八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