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风雨飘摇、人心离散的大明(2 / 4)

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甚至于到了后面即便是恼怒不已,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起来,这东林党可比魏忠贤要难对付多了。

对于大明朝堂之上的东林党,朱由检的确承认自己的手段浅薄了一些,没能将这些人给驾驭住。

朱元璋和朱由检两人神色上的变化被李逍看在眼里,但是李逍并没有在意。

他仍然自顾自的道:“东林党就是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阶级政治集团。”

“万历年间,顾宪成等人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等志同道合的人在其中讲学。”

“逐渐的就拉拢、结识了一批有着共同政见的官员们。”

“这些人以东林学院作为自己的派系,自称东林。”

“同时出自这些人门下的学生们入朝为官后,也以东林党自居。”

“逐渐的随着成员越来越多,东林党日渐势大。”

“他们成功的击垮了朝堂之上的其他对手,隐隐成为了朝堂之上最大的一股势力。”

“直到魏忠贤的出现,才死死的压住了东林党一头,甚至差点将东林党彻底抹杀。”

“可朝堂如果只有一个声音、变成了某个人或者某个团体的一言堂的话,那对于朝廷、对于百姓来总归是不好的事情。”

魏忠贤倒下,由被平反的东林党把持了朝政。

这个时候朱由检最大的威胁并不是来自朝廷内部的,而是来自于朝廷外部的。

崇祯初年最大的难题是收复被后金占据的辽东地区。

朱由检将这一重任交给了曾在天启末年相继取得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的原任辽东巡抚袁崇焕。

袁崇焕此前因私下议和与不救锦州而被弹劾,不得已辞职返乡。

可是最终朱由检还是力排众议,重新启用袁崇焕。

朱由检以袁崇焕取代王之臣,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登、莱、天津等处军务。

面对朱由检的信任,袁崇焕也没有含糊。

直接在朱由检面前表态‘五年复辽’,在五年之内就收复辽东地区。

朱由检听了之后大喜过望,让所有衙门给予袁崇焕特事特办,给予其最大的方便。

并且赐予袁崇焕尚方宝剑,遇到特殊情况可以先斩后奏。

袁崇焕到任后,整顿防务,委任祖大寿守锦州、何可纲守宁远、赵率教守山海关。

对外联络明朝藩属哈剌慎朵颜三十六家、,开市给赏,加以安抚。

崇祯二年六月初五日,袁崇焕以先斩后奏的方式杀东江总兵毛文龙于双岛,接着上疏请罪。

朱由检起初得知毛文龙被杀,感到十分震惊。

单就从品级这一条上,大明律有规定:“凡京官、及在外五品以上官有犯、奏闻请旨、不许擅问。”

毛文龙被斩时的官位是钦差平辽便宜行事总兵官征虏前将军左军都督。

其中的“钦差平辽边宜行事总兵官”属于“使职差遣”,即临时派遣的职务;“征虏前将军”、“左军都督”才是官位。征虏前将军不常设,左军都督是职事官。

即毛文龙真正的官位为五军都督府的左都督,为正一品。

从这一点上,就算毛文龙真有过错,袁崇焕也只能是“奏闻请旨”、“不许擅问”。

即便袁崇焕手握崇祯赐予的尚方宝剑,但是面对毛文龙这样的重臣,也应该提前知回朝廷。

毕竟,尚方宝剑更多的只是一种象征,而不是真的先斩后奏。

朱由检虽然对袁崇焕擅杀毛文龙的事情感到震惊,但是人已经死了,他也没有办法了。

辽东地区还是要收复的,此刻也正值用人之际。

况且朱由检还天真的对袁崇焕的‘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