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底细(2 / 2)

听到这话,李治不由得一脸困惑。

“刘大哥,这不对啊,他们如果坐着马车跑了怎么办,到时候岂不是白白损失一辆马车。”

“虽然每天租借马车需要付出十文钱左右,可是跟马车的价格相比相差甚远。”

听到这话,刘长卿笑着摆了摆手。

“老弟这你就不明白了,你看那些马车前后是不是各有一个一模一样的牌子。”

李治定睛一看,果然发现在那些马车前后似乎都有一个比较显眼的牌子。

而且上面用各种数字,还有其他的标志写着什么东西。

“大哥,那个牌子上面写的是什么?为什么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牌子?”

李治一脸的新奇。

刘长卿笑着道:“这些牌子其实是我们平遥县城独有,只要出平遥县城就要把牌子摘掉。”

李治疑惑地道:“可是,就算摘掉牌子,怎么知道这牌子是谁的呢?”

刘长卿点了点头:“问得好,这些租车的牌子其实跟自己拥有的牌子是不一样的,一眼就能认出来,租车的牌子根本不能走出平遥县城。”

李治点了点头:“这样的话,就太好了,可以方便那些买不起马车的普通人,想要去哪儿,租一辆马车就好了。”

刘长卿点了点头,突然想起来一件事。

“对了,老弟,我带你去参观一个地方吧,那儿是我们平遥县出资建造的大同院,为的是让尽早实现天下大同。”

听到这话,李治整个人都惊呆了:“刘老哥,你只是一个的县令,竟然怀揣天下大同的抱负,真是让人钦佩。”

刘长卿闻言,尴尬地挠了挠头,笑着道:“其实也没什么,就是修了一个服务没有孩子的老人,没有父母长辈的孩子的地方。”

“这个地方老人和孩在平遥县可以是无依无靠,或许手里还有点钱,但是也基本上无法支撑自己接下来的生活。”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我特地用县里的财政拨出一款项,专门养着这样的一批人。”

“同时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尽可能有一部分收入。”

“比如,孩子们可以集中起来割草放牛,喂鸡喂鸭,还可以学习识字读书,可以生活都很充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