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八章 准备新政(2 / 3)

东厂督公 碑塔城主 5758 字 2020-03-24

城沿线,以震慑北方。

这么一来,面对蒙古人,崇祯根本不带怕的!

蒙古不称臣?没事!先断你盐铁贸易,有你难受的!

不服吗?不服来干!关宁军在长城沿线等你!

不敢来?不敢来也没事,明着告诉你,等大明蓄力几年,到时候一定来草原找你们!

那晚秦书淮跟崇祯说的那些话,别的崇祯未必能记起来,但有三个字他是记得清清楚楚的——就是干!

按照秦书淮的话来说,这小子现在有点多年媳妇熬成婆的意思。以前他就是个受气包,东林党都可以欺负他,现在谁要是再敢跟他横,他绝对不介意一耳光扇回去!

转眼就到了二月份。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

一年之计在于春,对这一年有着野心勃勃计划的崇祯,终于按耐不住,派王德化把秦书淮召进了宫。

无他,问政。

崇祯四年二月,崇祯准备进行大规模政改。

从时机上看,这次政改无疑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换作其他任何时期,都不可能比此时更好。

所谓天时地利,就说如果地缘军事格局非常稳定,无论是蒙古、后金还是叶尔羌、准噶尔都无力进攻大明。而大明境内,持续数年的内乱已平,魔教亦已退兵,加上崇祯先期做了一系列减赋救灾的举措,政局相对安定。

而人和方面,主要指的是这次政改的参与者——大明百官。因为东林党倒台,大批中低层官员全部都是新提拔上来的,他们一没有深厚根基,二处在感激皇恩之中,三又处于天威不可犯的震撼中,所以这时候推行新政,无所谓触犯不触犯他们的利益——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布衣,什么都没有。

而对于在东林倒台过程中没有受到波及,仍在留任的旧官员,此时也轮不到他们来说三道四——全国的兵权都已牢牢掌控在秦书淮及崇祯手里,他们敢说个不字?

说白了,只要秦书淮支持崇祯,天底下就没有哪个督抚、哪个将领敢擅动一兵一卒!

在这种情况下,崇祯政改自然是事半功倍,顺理成章!

因为眼下政改还没到具体实施阶段,所以崇祯并没有叫其他人,只叫了孙承宗一同前来。

御书房内,崇祯先问,“秦兄,新政一事是你最先提出来的,那么现在,是不是由你先来说说想法呢?”

秦书淮在这一个月里,闲归闲但总归是就新政的事情做了些准备,于是按照之前整理的思路,说道,“皇上,欲行新政,还是需先知大明眼下的痛处在哪,知道痛处咱们才能对症下药。”

“然也,秦兄继续。”

“眼下大明之痛,归根到底有两个:农民和官员。”

“农民之痛,一是无田可耕,二是即便有田可耕也收入无多。据臣所知,普通佃农一年所得七成以上要归地主和朝廷所有,因而高迎祥当初喊出‘不纳粮’的口号时,有大批农户追随他。”

崇祯点头道,“那么,秦兄以为当如何?”

“一是为无田者田地,二是减免田赋。先说第一个,田从何来?据臣所知,福王在洛阳有良田二万顷,也就是二百万亩良田。而福王在耕种的,不过十余万亩而已,其余皆荒废在野,即便是有佃农想帮他种福王都不同意,这岂不荒唐?皇上试想,这二百万亩良田若是分给农户种,至少得有二十万人耕者有其田吧?一个福王就占了二十万农民的生计,而大明像福王这样的大地主有多少?”

孙承宗叹了口气,说道,“国公爷言之有理。不过福王的田是先皇神宗所赐,而福王本人又固执,若是要打他田产的主意,怕是不容易。此番新政涉及的方方面面颇多,咱们首先要占住一个‘理’字,方能畅行无阻。”

孙承宗的意思很明确,福王的田是先皇赐的,崇祯不能硬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