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教她用高粱秆编筐换鸡蛋?(1 / 4)

"淮茹,把存折拿出来。"何雨琮解开围裙,露出里头的确良衬衫,"正好三大爷在,让他当个见证人。"

阎埠贵戴着圆框眼镜从东耳房探出头,算盘珠子在阳光下闪着油光:"要我说,这家庭账目就得……"

"用不着!"贾张氏突然跳脚,"秦淮茹她爹昨儿个捎信来,说要在村里盖三间大瓦房!"她手指头戳得空气啪啪响,"我早就说这媳妇是扫把星转世!"

"哥!"何雨琮从东厢房探出头,手里还捏着半片粽叶,"您这网兜该补了,等开春我给您寻块结实的帆布。"

何雨柱把饭盒往石桌上一墩,芝麻馅的甜香立刻漫开。"你小子倒会过日子。"他抓起个元宵塞进嘴里,"听说你今儿个给秦姐支了招,教她用高粱秆编筐换鸡蛋?"

话音未落,西厢房突然传来碗碟碎裂声。贾张氏的尖嗓门刺破夜幕:"秦淮茹!你敢拿我的搪瓷缸子换鸡蛋?"

何雨柱的拳头猛地攥紧,却被何雨琮按住手腕。"哥,您看这月亮。"年轻人指向天空,"要下雨了,您帮我把晾在廊下的粽叶收了吧。"

"这是区里新成立的饮食服务公司。"来人递过介绍信,"听说何师傅能把普通食材做出国宴水准?"

何雨琮正在院子里晒粽叶,闻言擦了擦手上的水渍。何雨柱从厨房探出头,围裙上还沾着面粉:"同志,您找错人了吧?我弟才二十出头……"

"正是年轻才有新想法。"干部掏出笔记本,"上周在工会活动上,何师傅用萝卜雕的牡丹花,连市领导都夸赞是'工匠精神'。"

贾张氏突然从西厢房冲出来,蓝布头巾上还粘着鸡毛:"领导!您可要给我家东旭做主!他媳妇……"

"贾婶!"何雨琮突然提高声调,"您看这柳絮像不像雪花?"他指向空中纷飞的绒球,"要是用糯米粉掺点柳絮蒸糕,既应景又省粮食。"

干部的眼睛立刻亮了:"这个创意好!现在提倡勤俭建国……"

何雨柱趁机把弟弟拉到身后,粗糙的手掌按在他肩上:"同志,我弟他……"

"哥。"何雨琮握住哥哥的手,常年握菜刀的虎口有粗粝的茧,"您记不记得那年除夕,咱们用白菜帮子包饺子?"

何雨柱的喉结动了动,他看见弟弟眼里闪着比灶火还亮的光。干部的钢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何师傅,下周市里要办创新菜大赛,您看……"

"让我哥去吧。"何雨琮突然说,"他做的醋溜木须,连故宫食堂的大师傅都夸。"

"小何师傅!"唐建军抱着搪瓷缸冲进来,缸沿还沾着豆汁儿沫,"录音师来了,说必须得用原声带!"

"唐老师,"他按下琴键,D小调的和弦在房间里荡开,"这曲子真是我原创的。"

老人愣住了,搪瓷缸里的豆汁儿晃出涟漪。何雨琮看着他花白的鬓角,突然明白有些真相必须用谎言包裹——就像他永远不能说,那些旋律来自三十年后的杭州茶楼,来自某个失眠的夜晚,他用手机录下的即兴哼唱。

"您听这转调部分,"他指尖在琴键上跳跃,"从降B大调到G小调,这种进行在传统民谣里很少见。"他想起2023年某个音乐节的后台,独立音乐人小林跟他讨论过类似的和声走向。

录音室的门突然被推开,穿牛仔裤的年轻人抱着电吉他闯进来:"唐老师!我改了下过门部分,您听听……"

"放原声带!"唐建军对着录音师一挥手,"就用小何师傅刚弹的那个版本!"

唐建军的眼镜滑到嘴边,他慌忙扶正:"小何师傅,您知道现在工人月工资才一百多……"

"就十万。"何雨琮摸着吉他上的漆痕,突然想起穿越前在杭州某老宅看到的清代古琴,琴轸上刻着"乾隆年制",拍卖价刚好八百万。